獎項介紹

研究傑出獎 The Outstanding Research Award

歷屆得獎人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2024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趙昌博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
趙昌博教授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碩士,為2023年IEEE會士,目前任職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近年研究傑出事蹟主要是關於換能器(transducer)之元件設計、介面電路與其演算法。換能器中包含感測器(sensor)與致動器(actuator)。相關成果主要有電能轉光能之LED/OLED以及光能轉電能之PPG感測器電路。數項相關研究成果卓越、成功創造產業運用價值、並有為國內國際社會認可之論文及獎項證明。歷年研究成果發表於SCI國際期刊論文163篇,其中IEEE/ASME期刊論文共47篇,會議論文231篇,並獲得51項美國與台灣專利。成功爭取業界合作計畫近百件及多項技術轉移,對我國產業價值及競爭力具顯著貢獻及影響。相關成果成功於2020年8月成立新公司,目前取得第一張台灣FDA第一張心率變異(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證照,及積極應用此技術於個人身心健康之評估,將廣泛應用於身心照護,心血管疾病及憂鬱症患者。於2023年IEEE Fellow、2019 年獲IEEE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2019 年及 2022 年二次榮獲科技部國科會傑出硏究奬等榮譽。
陳科宏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
陳科宏教授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電機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電源管理晶片設計與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設計,獲得諸多國內外重要獎項。2016年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2017與2022年兩次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9年獲得第16屆國家創新精進獎,2019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2021年IEET教學傑出獎,2022年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獎,2023年榮獲以電力馬達聞名的日本國際大獎永守賞(Nagamori Awards),2023年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2023年經濟部國家發明創作獎銀獎,2024年晉升為IEEE Fellow。陳教授的產學合作創造了60多項技術轉移達到7000萬新台幣,並擁有美國專利53項以及台灣專利62項。陳教授於2016年,由IEEE Press & John Wiley出版《Pow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ISBN 978-1-118-89683-9),作為全球教科書,且據亞馬遜網站統計,該書為全球 5 大熱門 IC 設計教材之一。
邱博文 國立清華大學
特聘教授
邱博文教授的基礎研究聚焦在低維度半導體,橫跨材料、物理與電子元件三領域,從化學合成、摻雜、缺陷工程、晶相工程、異質磊晶、超晶格結構開始,進入二維半導體獨有的介觀物理與界面物理,最終到新型態電子元件,五年內榮獲二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是二維半導體國家隊在單晶片式三維積體電路(M3D)技術開發的計畫主持人。在應用研究方面則與國內外大型半導體公司有長年合作,包含台積電、閎康科技、力積電、友達光電、晶元光電、宸鴻光電、美商應材、法商Air Liquide、日商 Screen 等,並在國科會計畫共同協助下突破現有鍍膜技術瓶頸,開發出全球第一套以光催化的原子層沈積(ALD)商用設備,此技術可藉由調變光化學反應來突破現有以熱化學或電漿反應的傳統ALD薄膜製程侷限,使鍍膜具備由下而上的特殊成長模式、製程速度更快、雜質殘留更低、無電荷轟擊損傷等優點,為國內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提供一個更具有保護力的技術屏障。
2023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曾新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
曾新穆教授長期專注於「人工智慧及巨量資料探勘」領域及「智慧醫療與環境監測」等跨領域應用之研究,帶領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創新之巨量資料探勘及機器學習技術,技術方法均為全球首創且具最佳之效能,並應用開發為高效益型樣探勘、智慧診斷輔助及早期異常預測等多項兼具高創新性與應用價值之系統,具深遠和實質影響力;至今已發表研究論文超過400篇、獲准15項專利,並獲多項國內外重要獎項及榮譽,二十餘年來並帶領研究團隊完成多項重要前瞻型研究及產學合作計畫,致力推展國內於本重要領域之研究能量及人才培育,提升我國於本領域之競爭力與國際地位。
洪子聖 國立中山大學
西灣講座教授
洪子聖教授研究專長在無線系統射頻前端、系統級封裝與雷達感測器等領域,研究成果享譽國際。洪教授有兩項重要研究貢獻為人所熟知,一為國際上系統級封裝(System-in-Package, SiP)之電性研究先驅,其二為將其原創性自我注入鎖定(Self-Injection-Locking, SIL)雷達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應用、智財保護、技術移轉與成立新創公司上;至目前為止,已指導超過150位碩博士,執行政府、法人及產業之研究計畫超過100件,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及會議之論文超過250篇,獲證國內外專利超過80件,其中約30件專利技術移轉授權給國內外廠商,簽約授權金額累計將近1億元新台幣,成就卓越,備受肯定。
孫慶成 國立中央大學
講座教授
孫慶成教授為光學領域的傑出學者,研究領域以體積全像光學、LED固態照明光學與光學系統設計與驗證為主,是美國光學學會、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雙會士,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光學專家;孫教授有二項重要計算模型分別應用於體積全像光學與LED照明上,目前領導大型研究團隊專注於在體積全像光學儲存與AR/MR眼鏡之研究; 孫教授在產學合作上成果豐碩,技轉簽約金額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產學合作計畫超過一億元,不斷地展現創造性的研究成果,深受學術界與產業界的肯定。
2022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陳冠能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
陳教授在三維積體電路領域成果豐碩深具價值,目前發表各式著作總數已達到350篇,其中65篇是邀請論文,深耕前瞻研發領域,廣受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肯定,其三維積體電路與異質整合之『低溫銅接合技術與快速銅異質接合技術』,成功於接近室溫完成晶圓接合與攝氏120度大氣環境下短時間晶片接合,並且通過多項可靠度測試,此成果為目前所知世界最低溫的銅異質接合技術,研究成果已與多間公司進行產學合作與技術授權,其傑出發明及創新成就對社會具有重大影響性。
張鼎張 國立中山大學
講座教授
張教授為國際半導體電子元件領域之頂尖學者,長期致力於開發各式前瞻半導體元件,研究以元件物理機制為學術基礎,有效釐清新世代電子元件的瓶頸與複雜問題,進而突破瓶頸與解決問題,並運用於各半導體產品中。其中原創性的發明及機制釐清更是受到國際專家肯定與矚目,總體研發成果豐碩,發表超過600餘篇的SCI國際期刊論文,特別是在電子元件頂尖國際期刊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每年發表數量均領先全球,名列世界前茅。
喬榮治 南方衛理公會大學
講座教授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Mary and Richard Templeton Centennial Chair Professor
喬教授的創新發明應用在多種臨床診斷與醫療技術,涵蓋電機與微機電工程、半導體製程、材料與納米技術、生物化學、細胞和動物實驗等跨領域研究,並將其創新發明微型化與使用無線傳電,應用於臨床醫學。傑出成果如造福胃輕癱病患,不需手術而經由內視鏡植入胃壁內的無線感測與刺激器,以及自動抑制疼痛的閉路式無線網路神經信號感測與刺激器,對開展生醫電子新產業,個人化醫療與群體數位精準醫學,有深遠和實質影響力。
2021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劉致為 國立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
劉教授重要的成果與貢獻在於磊晶的設備提升及高品質Si/SiGe/GeSn磊晶成長:應用於先進元件的通道及汲/源極,擁有最高矽遷移率(2,400,000 cm2/sec)的世界紀錄及最低汲/源極阻值。電晶體的創新:首次證明Si cap可保護高遷移率SiGe通道,已在5奈米製程節點量產,成功研發16層垂直堆疊通道電晶體,是現今層數最高的堆疊。並發明tree電晶體,將奈米片和鰭式電晶體結合。首次證明金氧半Si/GeSi/GeSn的發光二極體及偵測器。理論分析擘畫未來:證明GeSn在Sn濃度大於41%,為零帶溝半導體,並非過去學界認知的α-Sn為semi-metal,讓世人重新審視GeSn的運用。理論和實驗證明鍺的拉曼偏移,和矽不同方向。計算Ge的電子遷移率,了解晶向和應變的反應。
郭斯彥 國立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
郭教授在學術研究之重要成果橫跨三個主題: 在高可信與容錯計算系統統主題,利用備份、測試及回復的觀念與技術以增進記憶體與多處理器系統的良率與可靠度;在影像辨識與還原領域當中,郭教授目前已經開發了許多適用於不同場景的演算法,如:影像去煙、去霧、去反射、去雪;在量子計算方面,郭教授更率先提出一種嶄新的數位交換架構–量子交換,突破傳統在時間或空間領域之交換方式,在交換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瓶頸,輕易的構建高容量之交換機。此三個主題皆與高可信與容錯計算相關,深具學術研究和實際應用之價值。
廖婉君 國立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
廖教授主要研究通訊網路技術以支援多媒體及智慧物聯網應用,其研究重視學理突破、實務應用及價值創造,在通訊網路方面的學術成就傑出,深受國際社會肯定,並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組織IEEE及ComSoc,大幅提升台灣在網通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及實質影響力。除了個人卓越研究成就外,並致力於人才培育,也積極應用網路專業知識協助政府及產業界,進行價值創造進而帶動產業提升。
2020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吳誠文 工業技術研究院協理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
吳誠文教授致力於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及晶片設計領域。吳教授不僅自身發表了許多開創性的記憶體最佳測試演算法、各種記憶體測試、診斷、修復等重要研究技術,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重要獎項肯定,甚至帶領其團隊不斷產出重要技術成果,對產學業的貢獻非凡。像是帶領學生開發出先進的記憶體測試演算法產生器(稱為TAGS),找出目前為止全世界最短的RAM測試演算法;擔任工研院系統晶片中心主任時,帶領團隊完成國內首顆WiMAX基頻SOC及RF晶片,促成國內產業順利進到4G-LTE市場等。
張耀文 國立臺灣大學
特聘教授兼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張耀文教授投身於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多項研究領域,其團隊與國內外20多家公司合作,張教授研究成果豐碩,被多家公司及業界採用,與尖端產業產生長期良性互動,帶動產業的發展,對產業有深遠和實質的影響力。
張教授在研究、服務和教學方面創造多項全球、亞洲及台灣第一的紀錄,獲得多項國際和台灣頂尖研究大獎的肯定,為全球最重要EDA 學會首位非歐美的最高領導人,也是台灣近20 年來第二位IEEE專業學(society/council)的總裁。
鄭光廷 香港科技大學
工學院院長
鄭教授為國際知名學者,也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及設計驗證的權威,其學術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多項專利發明被應用於IC設計產業中。鄭教授在電子設計自動化、移動計算機視覺、多媒體電腦運算等領域上貢獻卓越,研發多項技術為高效晶片及軟性電路之設計驗證及製程測試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解決方案。其重要研究傑出貢獻包括高效能電子系統之可測試性設計及延遲測試、功能性驗證之邏輯等效性檢查、以及名為"Pseudo-CMOS"的低功耗可靠軟性電路設計型式,已成為目前最常用的軟性電路設計型式。
2019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郭育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陶氏冠名教授

日本大阪大學特聘教授
郭育教授為德州農工大學陶氏冠名教授,郭教授致力於奈米和超大尺寸的電子(Nano and Giga Electronics)及固態科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技轉研發,研究著重於瞭解和控制材料、製程及元件間極為複雜的跨學科領域,多項成果開啟先端且貢獻卓然。曾經獲許多專業學會、公司及大學頒授的各類獎項,其中包括在固態科學和技術界最負盛名之一的戈登·摩爾勳章(Gordon E. Moore Medal)。
蔡明祺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馬達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蔡明祺教授為英國牛津大學工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講座教授,1999年設立「馬達科技研究中心」,長期深耕馬達科技研發,推動營運理念深獲中鋼公司肯定,2008年於成大合設校園內第一個工程研發中心,致力串連馬達上中下游產業,蔡主任並創新提出「Spin-in 產學合作模式」,培育研發高階人才,協助產業提升研發量能,贏得「馬達蔡」美稱。蔡教授更跨域整合首創研發磁性材料馬達3D列印應用技術,創新成果榮獲科技部2017年未來科技突破獎。蔡教授於馬達科技的研發與推廣,對產業技術升級影響深遠,2014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肯定,曾任財團法人金屬工業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2015)及行政院科技部政務次長(2016)等殊榮。
陳志成 國立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
陳志成教授為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在「無線網路」與「行動計算」,於此領域從事廣泛之研究。陳教授於無線通訊網路之省電機制有極重要與長遠之貢獻,為該領域之先驅與開創者之一。近年來,5G網路技術之發展已迫在眉梢,在全世界仍極缺乏符合3GPP Release 15 (R15) 規格之核心網路平台情況下,陳教授積極帶領開發free5GC,為全世界第一個支援 3GPP R15標準之免費開源核心網路軟體。陳教授數年前從帶領數位交大研究生出發,衍伸至free5GC,已成為一個以台灣為基地之跨國開發團隊。
2018 研究傑出獎獲獎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郭大維 國立台灣大學
特聘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郭大維教授為美國德洲大學奧斯汀分校電腦科學系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 特聘教授兼學術副校長,郭副校長投入嵌入式系統之即時作業系統基礎研發工作及非揮發性記憶體等研究。郭副校長在系統軟體技術之可靠性與效能軟體技術的開創性與成果貢獻,榮獲IEEE Fellow(2011)與ACM Fellow(2015)的國際學會榮銜,也獲科技部/國科會三次研究獎及第二十二屆東元獎等殊榮。
陳永富 國立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兼理學院院長
陳永富教授為國立交通電子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兼理學院院長,陳院長主要研究低能電子與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並研究專長含蓋雷射物理、量子物理、光電子學等方面,研究成績卓越。他執行執育部的深耕計畫研究中心,並擔任「交通大學前瞻光電科技與系統研究中心」的計畫主持人,已在國際光電研究圈中建立起領導科研創新的聲譽。2009年成功開發治療青光眼用脈衝綠光雷射,所有系充皆已獲美國FDA認證行銷全球,年產值已超過數億,也曾獲得科技部/國科會二次研究獎之殊榮。
2017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闕志克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通所所長
闕博士建構我國第一個聚焦系統軟體技術研發並打造國產雲端資料技術研發中心,領先全球開發出Ethernet-based軟體定義網路技術;並整合iSCSI網路封包處理、磁碟陣列管理與快閃(Flash)記憶體韌體,研發出全球最高速、1M random writes/sec存取效能之log-structured flash storage array management技術: SOFA (Software Orchestrated Flash Array),對資通領域的研究發展具有卓越貢獻與影響。
莊炳湟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摩托羅拉基金會講座教授
莊教授専精於信號與資訊數學模式化,與團隊發展出應用於通訊自動化的語音命令系統,廣泛使用於AT&T先進電話網路,為客服自動化的帶領者。莊院士所發展以混合分佈隱藏馬可夫模式(Hidden Markov Model) 作為信號參數化之技術,已成為所有語音辨識系統的共同基礎,被使用於數以億計的手機、汽車衛星定位系統、電話網路人機交互系統中在電子資訊與通訊科學領域有具體且重要之貢獻。
王中林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
王院士帶領的實驗團隊發現了 “摩擦奈米發電機”,該項研究成果實現了自驅動(self-powered)的奈米元件,奈米發電機的問世打破了人們對發電機尺寸的認識極限,讓能源系統微型化變為可能。王院士利用壓電效應所產生的電場來調製和控制載流子運動的原理來製造新型的元件,並首次開發出了壓電場效應三極管(triode)、壓電二極體(diode)、壓電調控的邏輯運算電路等,是國際公認的奈米科技領域領軍科學家。
2016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吳重雨 國立交通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講座教授 吳重雨教授持續投入積體電路晶片系統領域前瞻學術研究,專注在類比與混合訊號式積體電路晶片系統設計;近年致力於生醫電子跨領域創新研究,完成世界第一顆癲癇顱內偵測與即時閉迴路式電刺激控制單晶片系統(System-On-Chip, SOC),可在0.8秒內偵測癲癇並以電刺激抑制,成功率92%,為世界紀錄;吳教授在國際合作研究、學術領導、人才培育及國內科技推動方面貢獻卓著。
林智仁 國立台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林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及資料科學,2007年開始研究重點為大型線性分類之algorithms及software,最重要成果是開發廣為使用的資料分類軟體: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 及Large linear classification研究;他所研發的資料分類軟體獲得全球科技大企業如: Yahoo!、Google、eBay、微軟用於研發工作,在機器學習領域成果卓越。
張繼昆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講座教授 張教授發明新型矽基光探測器和雪崩探測器,能顯著降低探測器反向偏壓高達10倍;他也發明一新型高電壓,體積小、雙向固態開關交換陣列,在5號電交換系統發揮重要作用,此為最後一代電交換技術,至今仍被美國主要電訊運營商所使用;張教授發展一系列系統技術:光電子器件、微波光子器件、寬帶接入、城域網及長途幹綫光網絡,對推動先進通訊網路發展有具體、重要貢獻。
2015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王康隆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電機工程學系 雷神講座教授 王教授為國際知名半導體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在半導體奈米元件及分子束磊晶等,為應變層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及能帶對準超晶格結構的發明人,在矽鍺相關元件及結構、自旋電子、自旋力矩記憶体及拓樸絕緣體等研究領域,皆為先驅,對奈米科技及自旋電子學研究之推展貢獻良多。協助台灣科技發展,對拓展國內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國際視野與國際合作經驗貢獻良多。
綦振瀛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教授 綦教授長期投入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元件之研究,在異質接面雙極性電晶體、紅外線量子點光偵測器與量子點單光子源等領域有傑出研究成果;亦開發多項高亮度藍、綠光發光二極體創新技術,技轉至產業界;執行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衍生新創公司,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綦教授不僅致力於前贍學術研究,亦重視研究成果之產業效益,對台灣之國際學術地位與光電產業發展有具體且重要之貢獻。
曾煜棋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學院 院長 曾教授為無線網路通訊專家,現為交通大學資訊學院院長,在無線隨意網路、感測網路、媒介接取協定、行動通訊、分散式系統及智慧型手機方面深具影響力且貢獻卓著。近年積極投入產學合作,研發下一代智慧型手機、巨量資料、室內定位、物聯網等議題,並持續進行資訊、通訊、感知領域的跨界結合,對提昇資訊智慧生活極具貢獻,並為國內網通領域培育許多高階人才,是台灣資訊產業界的重要推手,對國際化亦貢獻深遠。
2014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許健平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許教授是平行處理與無線網路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曾連續三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IEEE Fellow等榮譽,其設計的無線感測器硬體平台Octopus系列,技轉給多家業者,並提供給台大、清大、交大、成大、中央等20所以上大學研究團隊使用,不論在學術研究、教學及產業服務等方面皆有重要的貢獻。
鄭芳田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鄭教授致力於生產製程改善與製造領域自動化和E化的學術研究及產業應用之成果豐碩。其中,在虛擬量測的學術研究領域上,更是獨步全球;其所發表之多項發明專利已構成一完整專利地圖,同時已成功完成22項技術移轉給多家半導體、面板、及太陽能廠商使用,對於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貢獻卓越。
2013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孫啟光 台灣大學光電所暨電機系 特聘教授兼中心主任 孫教授積極從事電機電子新技術研發,其帶領的分子光學影像研究團隊,是世界上重要光學影像技術團隊,如倍頻式光學顯微術、奈米超音波影像技術、兆赫波乳房攝影術、及兆赫波光纖內視鏡之創始者,積極落實相關技術於基礎科學研究與醫學影像上,貢獻卓越。
莊紹勳 國立交通大學
終身講座教授
莊教授為1995年第一位以 First Author 在VLSI國際會議發表的台灣作者,對於台灣VLSI技術及學術的提昇,起了帶頭作用;其從事矽半導體領域研究的成果亦有目共睹,包括奈米CMOS元件、快閃記憶體、可靠性物理等有多項世界級指標及專利,表現極為傑出。
吳瑞北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執行長
吳博士致力於研究電磁理論,在「高頻與高速系統之應用」及「微波被動組件及電子構裝」領域,皆為國內重要學界領導人與國際知名學者。其所進行之電波研究及電子構裝領域創新突破,亦成功促使台灣電子產業順利克服技術瓶頸,順利邁向高速數位系統發展,貢獻卓著。
常瑞華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Whinnery 講座教授
常教授對垂直腔表面發射激光器(VCSEL)開創性的貢獻,為研究和開發VCSEL的領域敞開了大門。2012年應用於多模VCSEL收發器的市場超過7億美元。另首次提出了半導體中的超慢光現象,完成理論分析和實驗證明。這些技術將繼續在許多商業市場上有很大影響,貢獻斐然。
2012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孟懷縈 美國史丹福大學
Reid Weaver Dennis Professor
孟教授於1999年與現任史丹福大學校長約翰•軒尼詩共同成立了Atheros Communication公司,其中以領導分散式無線網路技術發展最為知名,包括領先業界研發出第一顆全由CMOS製造的5GHz射頻晶片。2005年亦開始進行電子醫療元件的相關研究,近來更成功地研發出第一個毫米級 ”可移動的植入裝置”,此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上可多方面運用;孟教授於射頻與訊號處理技術發展專業領域中有極為傑出的貢獻與聲望。
傅立成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副院長 傅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於2007年完成國內第一台完全自製的戶外校園導覽機器人(台大機器人一號),此型在世界上亦屬相當少數。近期更跨領域與台大醫院合作設計助行機器人、復健機器人(NTUH-Arm)之研究,在國內、外的“控制領域”及“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成果突出,成果均備受各界肯定。
吳炳飛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吳教授成功開發了即時影像處理技術、智慧型控制及嵌入式系統,設計出台灣第一輛智慧車TAIWAN iTS-1,此創新先進智慧車研究更是讓我國能成為世界智慧車的前瞻研究重鎮之一,並讓吳教授成為全球華人中,以ITS研究領域獲得IEEE Fellow的第一人。
陳宏銘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陳教授在多媒體信號處理領域長期耕耘,早期鑽研如何由二維影像序列決定三維物體結構。之後專注於視訊壓縮研究,成果深具產業價值,共有8項專利技術被採納成為MPEG-4 及JPEG-2000國際標準,廣泛應用於相機、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陳教授研究生涯橫跨學術界及工業界,在多媒體信號處理領域擁有具體之傑出創作及成果。
謝光前 國立清華大學 教授兼奈材中心主任 謝教授從傳統材料領域出發,在LED、雷射等光電半導體等領域有相當傑出的成就,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研究600℃下MOCVD成長磷化銦鎵合金的先驅者,專長於複合半導體材料與光電,元件的生長.製作與分析;目前為國際級學者,榮任美國排名頂尖的伊利諾大學電機系教授。
2011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劉漢誠 工業技術研究院 專家 劉博士在機械、電子、光學工程等半導體製造與封裝相關產業有超過三十五年的經驗,任職著名機構包含: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HP,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IME), 香港科技大學和工研院。其中在HP期間,劉博士帶領團隊成功開發了低成本的Flip Chip,建立了HP的固定基礎與核心技術,此技術相關著作與資料至今亦被許多研發人員與工程師引用。1995年劉博士投入了球腳格狀陣列封裝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並成功協助開發了的中國第一條使用高密度的PBGA技術的SMT生產線,也是奠定後續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鄭克勇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院長 鄭克勇教授的專業在光電半導體工程領域,特別是在分子束磊晶技術、高速光電元件、及奈米結構元件三方面。曾參與中山科學院紅外尋標器的研發,並帶領工業技術研究院培養了發光二極體的研發幹部,成為目前台灣光電工業界的骨幹。他對分子束磊晶技術及高速光電元件的貢獻卓著,堪稱半導體材料及元件方面之大師級教授。
陳陽闓 美國貝爾實驗室 處長 陳博士在過去二十年間對複合半導體光電傳輸物理特性的認知及高速元件的開發有很重要的貢獻. 許多陳博士所開發的高速半導體雷射及集成電路元件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當今通信與數據網路系統及無線手機之中。
郭宗杰 美國南加洲大學訊號及影像處理研究所 所長 郭宗杰博士為多媒體領域中具開創性、影響力及眾多著作的研究學者。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三個領域:1) 多媒體編碼、通訊及網路; 2) 多重解析度訊號/影像分析及模型;與 3)多媒體內容及版權管理;郭博士在南加大的研究團隊約有25位博士班學生,是多媒體領域中規模最大的學術研究團隊。郭博士除了透過與業界的技術合作、參與制定國際標準、並提供訓練良好的碩/博士,對多媒體業界有很大的貢獻。
蘇炎坤 成功大學微電子所 講座教授 蘇教授於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在1979年取得國家工學博士學位後獲公費獎學金補助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擔任訪問研究員,在1986年時應邀前往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Bell Lab)訪問研究,從事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雷射元件之研究。返國後除持續進行化合物半導體光電元件相關研究以外,同時也著手進行化合物半導體磊晶技術開發與特性改善,以往國內研究單位大多採用液相磊晶法(LPE)成長所需的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結構,蘇炎坤教授所指導的實驗團隊率先採用有機金屬氣相沈積法(MOCVD)來成長光電元件磊晶片,是國內最早發展該技術的團隊之一。
2010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唐和明 日月光集團 研發長暨總經理 唐和明博士帶領日月光集團提升先進封裝核心技術,使得過去100%向國外採購之封裝所需設備,轉化為80%由台灣廠商提供。並持續展現建立世界標準的創造力,將台灣封裝產業提昇至技術訂定的領先地位。
許聞廉 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 許聞廉教授從事中文自然語言及生物文獻探勘研究,學術卓越,其所發明之「自然輸入法」,廣被使用,對電腦普及化具卓越貢獻。而他結合計算理論及自然語言的研究經驗,發展出更精確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法,建立全世界第一個生物體關性自動標註系統,在生物文獻探勘系統領先全球。
蔡定平 國家實驗研究院 儀器科技研究中心 主任 蔡定平教授在奈米光學研究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應用發展皆有豐碩的成就,其將基礎奈米光學中的侷域表面電漿量子的作用,成功將奈米科技與已佔世界上產量百分之八十的台灣光碟片製造業結合,屬創新性極高之應用,成為我國光碟片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其傑出研究成果,將基礎物理概念使用於奈米光電科學應用上,進而發明與創造出實際應用價值,受到國際的肯定與推崇。
翁金輅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系 教授 翁金輅教授投入平面天線理論及應用設計超過20年的經驗,為國內此一領之研究先驅,其研究成果對民生與社會的貢獻,獲選國科會50週年之50項科學研究成果主題之一。其對於整合台灣天線研究之能量,增加國內無線通訊產業之發展具重大影響力。
葉伯琦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 教授 葉伯琦教授在薄膜光學、全像液晶顯示、光學元件、奈米粒子與光子晶體等相關技術與應用有長年的研究,其創立了用數學矩陣方法處理多層薄膜及週期性介質中的光波傳播,並提出光子晶體,能帶間隙及光子晶體波導的概念。其發表的論文及教科書已是光電領域的經典著作。
2009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李建平 國立交通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講座教授 李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半導體材料、物理及元件,特別著重於光電及高速元件。近年來將重心逐步轉移至半導體奈米結構及量子元件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均發表於國際期刊及國際會議,總計四百餘篇。李教授曾獲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目前為國科會特約研究員。自2004年起受聘為交大講座教授。在2000年因對GaAs元件的貢獻獲選為IEEEFellow並在2002年獲教育部學術獎。
陳德懷 國立中央大學 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與資工系 講座教授 陳教授的研究自「人工智慧在教育的應用」開始,延伸到「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網路學習社群」,在2000年至2004年間,曾帶領國內30多位教授和200多名研究生進行「學習科技 –– 主動社會學習及其應用,從台灣到全世界」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研究計畫」。他創辦「亞卓市」,在2000年推出,帶起國內數位學習熱潮,並大幅提昇了台灣數位學習的研究能量。對於研究社群的建立有特殊的貢獻。
周郁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講座教授 周博士的先導性研發為電子技術打開廣泛的應用領域,諸如奈米製程、奈米電子、光電、電磁學、生物科技與材料等等不勝枚舉,且同時為產業與學術注入重要的影響力。周博士獲獎無數的周博士同時是國際工程學術協會的會員,並獲得IEEE Brunetti Award和Nano-50 Inventor Award等殊榮,及被選為IEEE 及Packard會士,以及美國新紐澤西高科技榮譽會士。
杜武青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杜武青教授在化合物半導體的分子束外延有近30年的貢獻,尤其他是最早用氣態源生長摻磷的化合物半導體,如磷化銦,砷磷化銦和四元砷磷化鎵銦的研究者之一。杜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生長新材料和應用元件,也能應用在不同元件,如LED、熱電和太陽能電池。
2008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黃惠良 國立清華大學 電子工程系 講座教授 研究領域集中在大面積電子(Giant area microelectronis)及ULSI,而大面積電子學包括大陽電池、平面顥示器及醫學影像等元件。為清大電子材料中心暨奈米與微系統中心之創始主任。目前為劍揚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為台灣第一個LCD的設計公司,並首次將薄膜矽太陽電池嵌入LCD面板,並完成商化。1994當選IEEE Follow,1998當選美國真空學會Fellow,2002獲國科會特約研究員獎,2006被選為Global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太陽電池之Fellow。
王暉 國立台灣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 所長 著重於微波及亳米波積體電路(MMIC)的分析及設計技術,近年來將此高頻設計技術轉移到矽基的射頻電路(RFIC)中。目前最顯著的成果為以矽鍺BiCMOS製程設計60-GHz的發射器。2007年獲選為IEEE傑出微波講員(Distinguished Microwave Lecturer),為全球華人中第一人。
吳建福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 講座教授 於統計理論、方法、品質及製造工程的貢獻,於200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更於2004年二月因其於「實驗設計的理論及方法之創新,對製造業品質提升的貢獻」,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曾獲 COPSS President award(1987),美國統計學會(ASA)Wilcoxon獎(1990),美國品管學會(ASQC)Brumbaugh獎(1992),美國統計學會(ASA)Youden獎(1997),印度統計學院Mahalanobis紀念講座(1998)等。
張懋中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正教授 對砷化鎵異質雙極性電晶體(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or HBT的元件物理,製造程序和以之為基礎的高混合信號電路(ASCDAC),與高線性、高效率、低成本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的設計與商業生產,都做出了基本和關鍵性的貢獻。1993年開發出第一個CDMA HBT Power Amplidier,使得CDMA手機通信得以實現。並於2008年獲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2007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陳壽安 國立清華大學 特聘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 在電致發光高分子之研究方面,首先建立「單一高分子方法」,亦即將多種功能基團引到同一高分子鏈上,使元件由多層成為單層並易於製備、效率提高;在水溶性自身摻雜導電高分子方面,陳教授最先合成出水溶性自身摻雜導電高分子,建立「後聚合改質再行離子交換之合成程序」。目前二者均已成為國際上共軛高分子之分子設計的重要方法。陳教授曾獲行政院科技榮譽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等。
潘犀靈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 講座教授 鑽研雷射及相關光電科技領域逾二十年,是國內光電領域最傑出的研究者之一。在超快光電、超快與THz光電子學領域,或為領域的創始研究者,或做了有系統的工作,並獲得明確而重要的結論,其研究成果卓越並提升我國在國際學術界之聲譽。潘教授曾獲許多重要獎項,包括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學術獎…等。
汪正平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 講座教授 於高分子材料在電子構裝之研究與應用方面有卓越貢獻,運用高分子材料達成高可靠度無須密封之電子構裝來取代陶瓷構裝的開創性成果,對於工業界有重大影響性、改革性及創造性貢獻。汪教授曾獲得許多重要學術獎,包括貝爾實驗室院士、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等重要獎項。並被稱為世界級高分子材料及元件專家學者,被尊稱為「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
顧冠群 大陸東南大學 教授/中國工程院 院士 從事電腦系統和應用系統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中國第一台電晶體數位積分機,並基於該機完成自動切割和繪圖系統、潛艇電子航跡儀的設計,並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具有通信控制功能的臺式電腦。顧教授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並於1997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得 獎 事 蹟
曾俊元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兼工程學院院長 在電子陶瓷材料和被動元件,自我組裝結和模型燒結及膠體奈米粒子科學研究等方面有卓越貢獻,除多次獲得國科會優等研究獎、傑出研究獎外,並獲選為美國陶瓷學會及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成就顯著。 技術開發上,研究利用卑金屬當內電極製作的 MLCC 來取代貴金屬的 MLCC ,不僅在成本上有絕對的優勢,在品質上也可以維持或更好的水準,此一革命性的成果勢必造成此後 MLCC 利用卑金屬取代貴金屬當內電極,成為商業化量產的主流。
華雲生 Benjamin W. Wah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講座教授 Prof. Benjamin Wah has done pioneering work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n nonlinear optimization. He has developed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algorithms for solving large-scale optimization problems. He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 leaders in the field. He also has done significant works on resource-constrained combinatorial searche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networking. He has published 83 journal articles, 157 conference articles, two authored books, three edited books, and 28 book chapters
龔克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兼副校長 專精於電波傳導、微波毫米波技術、無線及個人通信系統技術、天線理論與技術、電磁相容等研究,並積極參與國家數位電視標準聯合開發工作,推動建立自主知識產權。近年來更陸續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等。
2005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林一平 國立交通大學 講座教授兼研發長  
張正尚 國立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 教授  
陳銘憲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 教授
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馬佐平 耶魯大學講座教授 / 電機系主任  
2004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林本堅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處長  
黃興燦 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  
陳品山 路易西安那州州立大學傑出講座教授  
2003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得 獎 事 蹟
祁甡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所教授 在光電領域學術成就上國際著名、於1996年被美國光學學會選為學士(Fellow)及中華光電學會選為學士。在所發表的論文中,有30多篇為著名書本所引用;曾協助華榮電線電纜公司發展光纖及光纜之製造,成為台灣第一家生產光纖及光纜之公司。並建議國立交通大學成立光電研究所,及建議工研院進行光纖通訊研究工作,在光電技術領域方面貢獻不斐。
張真誠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講座教授 多年來致力於資料庫設計、資訊安全和影像壓縮三大學術領域之研究,獲至豐碩的研究成果,擁有多項專利著作且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及會議總共發表超過四百五十餘篇論文。並研發成功全國學界第一套中文資料庫管理系統,對電腦資訊貢獻良多。
姚期智 普林斯頓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教授 為國際上知名的華人電腦科學家,多年來對電腦科學的技術發展和尖端科研作出了卓越貢獻。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更是首位榮獲電腦界最高榮譽 - 圖靈獎 (A.M. Turing Award) 的華人科學家。姚教授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多年來獲頒多項國際性殊榮,並贏得廣泛認同。
2002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貝蘇章 台灣大學電子研究所助理教授  
盧志遠 欣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總監  
王守覺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院士  
黃 煦 濤 Thomas S. Huang 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榮譽教授  
2001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職稱
李德財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 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楊芙清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
郭位 德州農工大學系統 德州農工大學系統
2000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任職機構 職稱
陳文村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教授兼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馮明 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系 正教授
吳錦雷 北京大學電子學系 教授
盛旦初 新加坡微電子學院 資深研究員
1999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學歷 得 獎 事 蹟
陳力俊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研究所教授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金屬薄膜與矽晶界面反應與結構之研究,成就卓著。
李國杰 院士 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人工智慧及平行處理之研究,成就卓著。
胡正明 教授 美國U.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rofessor Univ.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EECS Ph.D.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半導體與積體電路之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
1998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學歷 得 獎 事 蹟
陳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電磁與波導之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
王陽元 教授 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所院士、教授 北京大學物理系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
寧德雄 博士 美國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IBM Fellow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物理學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微電子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
1997 得獎人名單
姓 名 現 職 學歷 得 獎 事 蹟
張俊彥 教授 交通大學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半導體元件之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特予表揚。
王選 教授 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學計算數學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電腦漢字照排系統之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特予表揚。
孔金甌 教授 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omuter Science 教授 美國Syracuse大學博士 傑出研究事蹟 專精微波遙測技術之研究與應用,成就卓著,特與表揚。